博客

做天津人真尴尬

做天津人尴尬之处有许多,而我能想起来的其中之一就是,天津人总觉得天津话不能登大雅之堂。你看天津的大哥大姐,大爷大娘,平常聊天的时候都自在的很,满嘴天津话,高兴的时候说的让人觉得比在劝业场白捡了两毛钱还眉飞色舞;骂街的时候,也如同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民一样,把人类所有平常被衣服遮盖的见不着天日的人体器官都准确的用准医学词汇描述出来,送给听众;那个骂劲,起来的时候,骂的能让叫驴听了都害臊。 外埠人听天津人说话,无论是恭维还是骂人,都挺“哏”的。但是天津人自己则没有那么自信。不光外地人,甚至天津人都觉得天津话只能是“哏”的,但是是不能上电台和电视的。天津人一看到有摄像镜头对着自己,就都傻了眼了。渤海湾的波涛般汹涌的天津话都随着干枯的海河流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胆子大一点的,会哆哆嗦嗦的,试着说普通话。更多的人是,脸上八百块肌肉在绝对的随机重组之后,最后到了嘴唇边上的肌肉都变成了冷冻鸡肉,根本没化。而更让人可气的是,电视台和电台的播音员门,在采访自己的天津人的时候,都说的是普通话,搞得被采访的人在每说一句话的之前,都要想办法去拿音。你想想,一个人如果说话的时候老想着舌头的位置,他还哪能有时间去想别的。所以,天津人一上电视,都有点犯傻。 天津的地理位置也让天津人尴尬,离北京那么近,无论在各个方面,天津都是北京的小弟弟。看目前趋势,如果中央再大展宏图一次,天津说不定就变成了北京一个区了。反之,你看人家上海,离的远,人出来也大气。所以天津人特别羡慕上海人。人家上海人,无论干什么都比天津人强。论说话,那就更别提了。上海人可以在见到同胞的第一时刻从普通话转到上海话,甚至在一句话的中间就能把我变成阿拉。而我们天津人,在外人面前,特别是在北京人面前,见到同胞的第一感觉就是脸不知道放在哪里好,然后舌头要在嘴里转上十八个湾,最后还是只能照着问“什么”而不是“嘛”。上海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真正做到乡音不改;而天津人,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照个相回来之后,就把天津话忘了一半了。 我有一个大学同班同学,高中毕业之后,和我一样,去了北京。我去了北航,他去了清华。当时没有电话,我们虽然是好朋友,但是上了大学之后,一个学期之内没有联系,也没有见面。寒假回家了,我们几个好同学又要团聚了。其中一个去了哈尔滨的同学,有一天来找我,要几个人聚一聚。当我们谈论起几个同学的时候,他告诉我“老钱不会说话了!”我当时听了一愣,老钱(去清华的同学)怎么能不会说话了?他接着告诉我,老钱去了北京,呆了半年,学了一嘴北京话(虽然不纯),但是回家来之后,竟然拿不准音了,说出话来自己听着都别扭。见了人不敢开口了,不知道出口该是平声还是去声。所以被同学讥讽,说他不会说话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人家贺知章出去多少年,回到家乡的时候已经老了,但是口音还没改。我不知道老贺时代的唐疆域有多大,也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但是一辈子乡音不改,虽然不容易,也并不是不可能。对一个多年在外的人来说,想做到鬓毛不衰是不可能的(不像某些人,我从来不染发)。但是想做到乡音不改,特别是成年之后出去,那还是不难的。 但是对我们天津人,特别是出了门就到了北京的天津人来说,想做到乡音不改,那就不容易了。从小时候起,在学校虽然课堂上老师讲课都尽量用普通话,但是我们平常说话自然都是用天津话。可是因为天津和北京除了地理位置过于接近之外,说话声音也太接近,所以天津人都有一种不自觉的想让自己显得更北京一点。因此,我们和北京人在一起的时候,绝对的都是我们尽量说北京话。你见过哪个北京人和天津人在一起的时候学说天津话的? 加之上此诗社聚会,有人非要我用天津话朗诵一首宋词。当时推脱不下,只能用自认为纯正的天津话,朗诵了一首宋词。不过,后来有人对我说,我的天津话不纯,说的我一愣,我心里说,我自己觉得所有音都发的挺准的,怎么回事? 说来说去,虽然觉得有点尴尬,但是我必须承认,我是天津人。我出生于天津,后来去北京上大学之后,除了探亲之外,就没在天津住下来过。以后出国了,多年来没回去过几次,最后折腾到现在,住在佛罗里达的时间反而比住在天津的时间都长了。 纵观一生,从天津出来,去了北京,来到佛州,鬓毛衰了,乡音也改了,最后加入同乡会,还加入的是大北京的,你说我们天津人尴尬不尴尬? 不过天津不必尴尬,天津人不必尴尬。天津虽然离着北京这么近,却在几百年来,至少在语言上,没有被满族鞑子门同化。据说有人考证过,说天津人的祖先原来都是安徽人。朱元璋创立了明朝,然后他儿子朱棣把首都迁到了北京,设置天津卫。他用自己老乡安徽人移民驻扎天津卫,所以天津口音其实是安徽口音。 不管这考证是否有理,天津话就是天津话。我们天津人和天津话也不必尴尬,天津话毕竟有历史意义而且是一个独特的文化。欣喜的是,现在天津有些电台甚至电视频道大部分都是用天津话。天津话是可以登大雅之堂的。无论北京多么近,天津人仍然会说天津话。天津人,不必尴尬!天津话,是好听的话!

By Fredmliu, ago
博客

三句半内幕

在1月28日的新一届同乡总会的成立大会上,大北京同乡会表演了两个节目,一个是合唱《北京欢迎你》,另一个是一个三句半。演完之后,有不少朋友都说,我们的节目好,特别是三句半,挺有特色。 在此我想澄清一点的是,我虽然参与了写三句半的台词,但是实际上三句半的第一版台词是王淑霞写的。后来我看了台词,觉得虽然听顺嘴,但是有些段子不合韵律,因此斗胆写了第二版。但是当四位演员上台试演了一下之后,觉得台词听起来并不好,所以我和王淑霞当时就改了一些段子。改过的第三版台词比以前少了好几段,也采纳了王淑霞的许多建议,从而让台词听起来更顺口,也更接地气。我的台词虽然有些诗意,但是说出来并不容易听懂,观众要特别用心听才能明白什么意思。从演出结果来看,还是王淑霞的路子适合那种表演气氛。当时会场都很热烈,如果三句半变成了诗朗诵,肯定没有好效果。 不过我写的台词也并不全都是文绉绉没有舞台效果的。在删掉的几段中,有两段被删掉是因为“政治不正确”。你别看林会长上任没几天,但是一心一意的是想把这个大北京同乡会办成一个像模像样的组织。而我其中的两段台词,让林会长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说出来。既然会长不同意,那我们就照办吧。不过我到觉得有时候为了活跃气氛,政治上不正确的东西也未尝不可。川普都当总统了,我们为什么还那么讲究政治正确? 到底什么台词让林会长脸红了?在这里我给诸位爆料一下,这是我写的第二版的其中两段: 五祝情哥艳遇多, 甜言蜜语不能说, 家中有个多心女, 风波! 六祝阿姨找帅哥, 打情骂俏更协和, 秃头老朽旁边去, 没辙! 新年了,祝大家过年好,无非是祝身体健康,发财致富之类的。为了圆满,我写了九祝。祝来祝去,后来没什么可祝的了,心血来潮,决定祝老哥们老姐们门有点花心(当然别动真的)。不过会长觉得我们新一届北京同乡会刚上台,就祝大家这个,有点不太对头,因此就把这两段删了。后来觉的太长了,又删掉了其他几祝,最后就变成了五祝。 下面是第二版三句半的全文,供大众批判。 倩女情男聚一堂, 欢歌笑语喜洋洋, 新年共祝新春好, 瞎忙。 总会人杰意气昂, 少军挂帅他姓王, 前途远大开新路, 更忙。 送走金鸡是狗年, 春来夏走爽心弦, 年年有余年年乐, 奔钱。 同乡会里有北京, 会长林松就是行, 大款新官三把火, 稳赢。 辛勤关姐叫珍妮, 过去两年举大旗, 劳苦功高人特好, 叫阿姨。 新科大秘是张蕾, Read more…

By Fredmliu, ago